新民市教育局坚持全面推动幼儿园和小学科学双向有效衔接,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积极探索总结经验,挖掘优秀典型案例,注重宣传引导,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求,助力幼儿健康发展和幸福成长。 学习政策,完善工作机制 向各幼儿园下发《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要求全市幼儿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政策,同时要求幼儿园、小学分别分析当下“幼小衔接”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为达到“科学、双向、有效”的工作目标,切实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要求各园以“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注重入学心理准备”为切入点,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以《指导意见》为指引,进一步细化幼小衔接的具体工作。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及特点,注重幼儿生活准备、身心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家园共育,科学衔接。 双向衔接,坚持儿童为本 在幼小衔接过程中,以幼儿自理能力衔接为基础。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进入小学生活和学习的基础。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了不同的教育引导形式,尽量多地采用示范、榜样教育等形式,让孩子在自己观察学习中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同时以“安吉游戏”为小切口,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寓教于乐。游戏过程中,教师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理解和评价幼儿的发展。在实践中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善于抓住生活和游戏中的教育机会,深入挖掘其教育价值,同时综合运用多种活动,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去感知、操作、探索、发展。 帮助孩子建立对小学生活的向往,让孩子接触身边的小学生并提出自己的问题,组织幼儿参观小学,开展各类体育游戏、升旗仪式、毕业典礼、拍摄毕业照等活动,使幼儿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小学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表达和调控情绪的能力,借助绘本故事、谈话等方式,引导孩子认识和应对自己的感受;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如画、剪、折、编、拼等,为孩子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充分的身心准备。 通过幼儿园和小学共同努力,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为孩子入学做好准备。 积极开展家园共育,指导家长在家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注重幼儿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在自我服务和劳动锻炼中增强幼儿自我服务意识,从而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为孩子们适应小学生活树立自信心。 细化措施,构建良好教育生态 落实责任督学挂牌制度 将幼小衔接工作纳入教育督导管理范畴,全市幼儿园均设置责任督学,围绕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小学化”、进行督导检查,对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及时通报并限期整改。 召开推进会,开展专题教研,探索科学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方法策略,通过组织观摩、专题调研、经验交流、课例研究等活动,指导教师改进教育行为,提高科学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水平。 发挥评估导向激励作用 采取过程评估与年终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健全评估机制,将幼小衔接工作纳入到期末督导评估以及年检当中。 新民市教育局秉承着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确保幼儿真正学习幼小衔接的知识,指导教师、家长和社会正确认识“幼小衔接”工作,建立积极的幼小衔接意识;充分发挥好幼小衔接试点园的作用,总结推广好经验、好案例,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推进幼小衔接课程实施。营造良好的幼小衔接工作氛围,形成科学幼小衔接的教育生态。 撰稿人:新民市教育局 孙红双 审稿人:沈阳市教育局 曹晓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