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沈阳疾控中心发布重要提醒!无必要,别去这俩地方!

【来源:沈阳网    日期:2020-11-12    】【打印本页】 【关闭

沈阳疾控中心提醒:

无必要别去津沪这俩区


11月8日,从天津市防指重要信息发布获悉:滨海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海联冷库1份环境样本新冠病毒检测阳性,1名装卸工人核酸检测阳性,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11月9日,1名货车司机确诊为无症状感染者,其曾到上述确诊病例所工作的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海联冷库拉货。自2020年11月9日24时起,天津市防控指挥部将滨海新区汉沽街、中新渔港冷链物流区A区和B区划定为中风险地区。


11月9日,据上海疫情防控工作发布会通报:今晨上海浦东新区报告1例疑似病例,经过复核,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结合影像学表现,诊断为确诊病例。该病例在浦东机场从事搬运工作。经上海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决定,将浦东新区祝桥镇营前村列为中风险地区。


为认真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常态化防控策略,切实巩固全市疫情防控成果,保障全市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特对广大市民朋友提出疫情防控建议如下:



1、近期广大市民如无特殊情况,不要前往天津滨海新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祝桥镇。


2、按照第七版防控方案的要求,对10月25日以来有天津市、上海市中风险地区旅行居住史的人员,要第一时间主动向所在社区(村)和单位报备相关情况,并配合辖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排查、核酸检测、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直至离开上述地区满14天等防控措施。


3、对10月25日以来从天津市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祝桥镇来(返)沈人员(上述中风险地区除外),要主动向所在社区(村)和单位报备相关情况,并注意做好自身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干咳等不适症状,应做好防护措施,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尽快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就诊时请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接触史,便于及时排查;


4、目前我市正处于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新冠疫情风险增加,广大市民朋友要积极配合政府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进入重点场所要主动提供健康码,配合做好体温筛查、佩戴口罩和手卫生等防护措施,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同时要继续保持高度的防控意识,科学规范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常通风、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的良好生活习惯;不聚会、不聚餐、不聚集;注意饮食卫生,生熟分开、烧熟煮透,确保食品安全。倡导使用公筷、公勺,减少交叉感染,降低传染性疾病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辽宁新增1例境外输入



11月10日0时至24时,辽宁省新增1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沈阳市报告,属轻型病例。无新增治愈出院病例。

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男,49岁,德国籍。11月3日由德国法兰克福市出发,乘坐LH720次航班于11月4日抵达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沈阳海关采集其生物标本后,点对点转运至集中隔离点。当晚,沈阳海关回报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11月9日,沈阳市疾控中心例行采集其生物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立即启动转运程序,由120负压车转运至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沈阳中心进一步诊断治疗。11月10日,结合临床症状,经省级专家组会诊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该患者入境后采取闭环管理。

截至11月10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86例(含境外输入62例),治愈出院280例,死亡2例,在院治疗4例。目前,尚有1例无症状感染者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全国最新疫情数据



11月1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7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6例(天津6例,上海5例,四川2例,辽宁1例,江苏1例,陕西1例),本土病例1例(在安徽);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天津本轮疫情详细复盘

这些细节值得注意!



11月8日凌晨,中新天津生态城海联冷库的一名装卸工人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11月9日14点,天津又发布信息,新增1名无症状感染者,为货车司机,曾到海联冷库拉货;10日上午10点左右,相关工作人员排查中,天津又发现一例无症状感染者,为滨海新区东疆港冷链搬运工。


天津本轮疫情是如何发生的?经过梳理,有几点细节值得注意。


从入境到被检出病毒存活了近20天


11月8日凌晨,天津滨海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海联冷库一份冻猪肉制品样本新冠病毒检测阳性,一名装卸工人核酸检测阳性,后被确诊为天津市第138例本土病例。

这批外包装检出阳性的冻猪肘来自德国不莱梅港,10月19号运抵天津,16天后,也就是11月4号,该批货物从太平洋码头运到海联冷库,也就是这一天,该病例在这个冷库参与了货物搬运。一天后,11月5号,这批货物又被全部运往山东德州,两天后,11月7号,在德州检出阳性。从入境到被检出,病毒在冷链状态下存活了近20天。

德国冻猪肘阳性样本与北美流行毒株高度近似


11月8日,天津市疾控中心对天津市第138例本土确诊病例呼吸道标本和相关冷库环境涂抹样本,进行了新冠病毒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和序列分析。

9日测序分析结果显示:与北美3至6月份流行毒株高度近似,属于L基因型欧洲家系分支II(北美分支)。这也再次证明冷链远距离运输可能传播新冠病毒。


海联冷库两例感染者接触的
并非同一种冷冻食品


11月9日14点,天津新增1名无症状感染者,为曾到海联冷库拉货的货车司机。但该无症状感染者与天津第138例本土病例并未接触同一种冷冻食品,没有出现在一个链条当中,他们的共同点只是在海联冷库工作过。


三个证据指向“由物到人”

天津市滨海新区防控指挥部副总指挥、副区长梁春早表示,第138例病例出现之后,经过流调溯源,初步得到结论为此次疫情传播是由物到人。证据有三点:

①该确诊病例,确诊之前没有到过疫情发生的地方,没有接触过其他患病的病例,也没有接触过发热的病人,也就是说他唯一可能的感染途径就是“由物到人”。

②这个病例接触的密接者以及密接的密接者核酸检测全部都是阴性。

③病毒全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是属于北美的分支,但这个病例没有到过境外,没有接触过境外的人。

同时,11月9日确认的无症状感染者与第138例确诊病例并没有直接接触,因此可以推断该无症状感染者的感染,也是由物到人的过程。

全国至少10地进口冷链食品检出阳性

今年6月开始,全国至少十地先后在进口冷冻品中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


如何防止进口冷链产品成为外部输入隐患?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表示,国务院相关机构印发的《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非常及时有效,把冷冻食品完全放在一个闭环管控下,就能最大限度的减少病毒传播到人群的风险。

同时还要重视相关作业工人的防护。以前这方面比较薄弱,需要让这些工友,让这些工人知道在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同时,应该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相关的部门要加强检查和督促,如果相关措施落实到位,工人感染的现象也会减少。

吴尊友:疫情防控,冷链不可掉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昨日在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专访时,也对此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吴尊友表示,与寄生虫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不同,病毒在低温环境比如摄氏零下十几度下,并不会被冻死。即使是普通的冷链运输,病毒也可存活好几周。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冷冻的海产品或肉食品,可能把疫情国家的病毒传入我国。但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大连、青岛三起疫情,一起比一起发现得早,规模也越来越小。

对此,吴尊友表示,这是我们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的结果。这些经验概括起来,就是定期对冷链产业的环境检测、对从业人员不少于每周一次的核酸筛查,以便及时发现处于早期的感染者,把疫情控制在萌芽中。


天津汉沽街全员核酸检测24小时完毕
均为阴性


今天(11日)早上,记者从天津市防控指挥部获悉,滨海新区汉沽街全员核酸检测已经完毕,结果均为阴性。

滨海新区从11月9日晚启动了汉沽街全员核酸检测后,疾控人员全体动员,市民高度配合,自汉沽街宣布升级为中风险地区后,仅用24小时即完成了全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采样。

据悉,汉沽街户籍人口7.7万人,但期间,实际居住(含暂住)、采样人员6.5万余人。今日凌晨,检测结果全部出炉,均为阴性。


来源:沈阳网综合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樊华、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辽宁省卫健委、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
编辑:黄晴  逄菲 责编:闫继伟 高薇

出品:沈阳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沈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