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是学校当前的重点工作之一,沈阳市第一七五中学积极开展行动研究,探寻“减负”与“提质”的交点,从创新作业设计、构建高质量作业体系等方面入手,深度教研。文科注重阅读训练,理科注重思维训练,对学生强化反思性学习,既做好减轻学生负担的“减法”,又做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加法”。 教师依据学情精设计 分层实施重差异 “双减”落地,每位教师都是“双减”工作的执行者,都是减轻学生负担的“探索者”,作业能反馈老师的教学效果,帮助教师总结教学中的问题,促进教师的教学改进。 (一)统筹作业总量,让作业更有尺度 减轻学生作业负担,降低的是作业的总量,提升的是作业的质量。学校教务处总体监管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定期进行作业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指导教师改进工作,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年级、学科、班主任进行三级统筹管理。学科教研组开展好每周一次的作业研讨,教研组研判学情,细化作业进度,将知识点条理化、清晰化,交流作业布置、批改与反馈。年级组每月一次作业展评,统筹本年级各学科作业时间和作业总量,达到科学合理布置作业。班级每日一次作业公示,同时构建以班主任为总协调人的学科作业协商机制,协调班级学科作业内容、形式和数量,确保作业精选优质且学科平衡、分配合理。 (二)优化作业设计,让作业更有梯度 1.布置作业有适宜性 既有“规定动作”,又有“自选动作”,充分照顾到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探索“基础+提升、基础+拓展、基础+个性”多种模式的分层作业。作业是对学习的回顾与检验,它不仅是知识的体现,更是一种艺术的体现。学生个性化作业,是学生们对课堂学习的深化和有效延伸校园文化建设是学生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班风的重要载体。同学们在自习课上,就当日课堂内容,完成了各具特色的作业。 2.布置作业有趣味性 以“趣味”作业唤醒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从根本上驱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校留取不同形式的作业,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增添作业乐趣。学生们最喜欢的就是妙用思维导图体验学习之美。每一幅作品,他们都精心设计版面,用鲜艳的颜色、精美的插图、知识脉络清晰,设计独特,充满活力。 3.布置作业有创新性 作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融实践性、思考性、知识性为一体,从锻炼动眼、动手、动口能力,培养家国情怀,践行感恩之心等方面进行考量制定,深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和认可。 (三)改革评价方式,让作业更有温度 学生的评价注重过程性、阶段性、引导性,合理使用各种形式批改作业,如小组互评、学生自评,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对当天的作业采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及时反馈,并根据作业情况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进度。 教师在批改作业中认真及时,做到了精批精改、全批全改,在批改中对于学生的错题指明方向,学生纠正的错题也能及时订正,教师有复批,在评价方式上,采用等级+鼓励的评价方式,批出批语及鼓励性语言或符号。 在每个月开展的作业展评中,通过榜样带动全体同学进一步规范作业,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提高作业质量。 学生自我提升勤反思 开拓思维勇实践 作业从本质上说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内在的过程,作业能够诊断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反思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查缺补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确反思是一面镜子,它能将学生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学生有改正的机会。 (一)建立错题总结本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学习有两个阶段,即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而进行总结就是一个由厚到薄的过程。要求学生写错题总结本的好习惯,在作业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反思,归纳学生共性的作业错误,分析致错原因,为作业讲评和学习改进积累资料。 (二)撰写反思报告 古人说:“俯而读,仰而思”,这就是在总结上下功夫,自己所学的知识就不至于零碎,而是像一张知识网一样,在脑海中形成,能够随时的打开,也可以收拢。每学期学生都要至少写两次反思报告,在班会课上彼此分享,通过自我反思,学生能建立科学的现代的学习理念,并将自己的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学习行动。通过自我反思,学生能够提高自我学习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学习诊断、纠错、创新。 撰稿人:沈阳市175中学 闫世洋 审稿人:沈阳市教育局 曹晓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