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出台《加快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指导意见》

【来源:沈阳教育发布    日期:2022-01-08    】【打印本页】 【关闭
为积极推进安吉游戏推广工作,引导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切实提升我市学前教育质量,积极建设幸福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沈阳市教育局出台了《加快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指导意见》。《意见》明确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指导思想、建设目标、重点工作和工作要求。


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为指导,学习借鉴安吉游戏经验,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杜绝“小学化”倾向,丰富游戏环境和游戏资源,探索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保教实践,鼓励和支持幼儿在游戏中不断获取新的经验,扎实推进我市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让幼儿在游戏中找到幸福,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建设目

(一)构建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尊重幼儿的游戏权利,珍视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创设以幼儿发展为中心的游戏环境,选取适宜幼儿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的、幼儿感兴趣的、来源于生活的课程内容,优化课程方案,不断探索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策略和评价标准,建立有效支持幼儿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

(二)促进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提升教师的课程规划设计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反思提升能力,学会观察、记录、解读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典型言语和行为,能够给予适宜的回应与支持,善于将游戏理念及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推动幼儿深度学习与发展,提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水平。

重点工作

(一)尊重幼儿主体地位。理解游戏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价值,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注重保护幼儿的游戏精神,保障幼儿的游戏权利,确保幼儿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自主、愉悦地开展游戏。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兴趣需要、年龄特点和发展空间等制定活动目标,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要成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二)创设开放的游戏空间。要从幼儿视角出发,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统筹室内外游戏环境,确保安全有序、自由开放、布局合理。合理设置室内活动区,满足幼儿自主选择和充分活动的需要。要挖掘一切有利于幼儿户外游戏的条件,设置玩沙、玩水、玩泥、涂鸦等区域,为幼儿奔跑、跳跃、钻、爬、悬垂以及开展合作游戏等提供适宜的空间。有条件的幼儿园除在班级设置相应数量的活动区角外,可创设种类丰富的专项活动室供幼儿自主游戏。严禁将活动区或专项活动室当作迎接检查的“摆设”。

(三)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游戏材料的提供要符合安全、卫生要求,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避免意外伤害事故和安全风险发生。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适合幼儿年龄段的游戏材料,适时更新和丰富材料的数量和种类,关注游戏材料的低结构、可移动、可组合、多功能、多层次等特点,不限定玩法,分类摆放,培养幼儿有序收纳的良好习惯。

(四)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室内游戏时间不少于1小时。减少教师用统一的组织活动替代幼儿自主游戏,改变教师干预幼儿的高控行为,放手让幼儿真游戏,建立自由、宽松的游戏氛围。

(五)全面关注游戏过程。聚焦幼儿的多感官参与,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建立良好的游戏规则,及时发现与回应幼儿的需求,适时介入,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伙伴和材料,支持幼儿以多种方式记录、交流和反思“游戏故事”,教师应根据幼儿所处的不同情境需求提供差异性支持。

(六)优化园本游戏课程。优化和完善课程方案,挖掘幼儿园及其周围鲜活的、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挖掘带有本土特点、贴近幼儿生活、符合教育规律的民间体育、益智、童谣等游戏,建立课程资源库。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要体现趣味性、综合性和生活化,灵活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和适宜的教育方式,提供更多的操作探索、交流合作、表达表现的机会,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学习与发展。

(七)健全科学的评价模式。重视课程游戏化的建设与实施,有效运用观察、交流、作品分析等方法,科学评价幼儿学习与发展,健全以关注幼儿日常生活、教育过程、游戏体验、学习品质和良好习惯为导向的评价模式,激发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信心。

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是促进学前教育规范优质发展的关键,是有效防止幼儿园“小学化”的重要抓手,各级各类幼儿园要深入学习借鉴安吉游戏精神,结合幼儿园当前游戏开展现状,查找存在的问题,积极推进课程游戏化建设,重塑科学的课程观,不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水平。

(二)加强专业支持。各地要切实加强业务指导,组建专家团队,围绕课程设置、游戏材料提供、环境创设等整合有效资源,提供专业指导。教研部门要加强对课程游戏化的培训,定期组织相关公开教研与观摩活动,提升教师课程游戏化的观察与支持能力、实施与引导能力。

(三)完善课程体系。幼儿园要不断完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制度措施,成立游戏项目研究小组,研制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课程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游戏形式,扎实推进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加强宣传引导。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开放日、幼儿园公众号等渠道,广泛宣传课程游戏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引导社会充分认识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提高广大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实现家园共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