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沈阳市教育局召开全市教育系统“振兴新突破 我要当先锋 打造幸福教育品牌”专项行动动员大会。会议学习传达了全市“振兴新突破 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市教育系统开展“振兴新突破 我要当先锋”打造幸福教育品牌专项行动。 行动方案的重点任务将聚焦“思想再解放、行动再提速、发展再提质”,以“双减”行动为抓手,促进学生幸福成长,促进教师幸福从教,增强百姓教育幸福感,办出舒适、兴趣、充实、安全的教育,把沈阳打造成幸福教育城市。 全市教育系统将围绕思想解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创建舒适办学条件、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推进“双减”改革、破解教育热点问题等八方面重点推进,实现新突破,打造幸福教育品牌。 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市委教科工委副书记孙常福讲话。和平区、浑南区、康平县教育局和市汽车工程学校作表态发言。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主会场设在市教育局,各区、县(市)教育局设立了分会场。 行动方案提出, 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加强中学生人格教育,强化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全面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沈阳精神,培育传承良好家教家风、校风学风。 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示范校创建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开展心理健康疏导行动,推进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和专兼职心理教师配备,建设在线心理档案测评系统和心理大数据预警系统,定期开展心理测评,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强化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推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启动并创建体育特色校、美育特色校、劳动教育特色校、科技教育特色校,组建一批中小学生高水平体育、美育团队。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新突破中,市教育局提出要坚持优质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满足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优质普惠发展学前教育,多渠道扩增公办学位,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使用,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幼儿园建设任务,新增5000个普惠性学位,到2025年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达到60%以上,创建一批五星级幼儿园。 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创建85所新优质均衡示范学校。进一步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全市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覆盖率达到99%。 优质特色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深入推进“四校一社”建设,启动涉及科学、人文、体育、艺术等不同办学特色的现代化普通高中学校建设,优质特色化普通高中在校生占比达到65%以上。 优质融合发展职业教育,做好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市艺术幼儿示范学校升格举办大专等建设工作,推进县级职教中心转型发展,做强10所国家示范学校、4所省级示范学校、2所示范性职教中心和35所骨干学校,建设25个市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0个市级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每年培养、培训技术技能型人才20万人次以上。 方案提出,加快学校、幼儿园建设,落实《沈阳市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完成2021年启动的171个项目,启动105个计划项目,全面消除大校额。加快设备设施标准化建设,开展学校生物实验室、音乐教室、书法教室等专用教室建设,逐步实现各类专用教室全面达标。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检测水平,推进中小学保健所和学校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每个区、县(市)一个保健所,每所学校一个卫生保健室。全面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建设沈阳市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创建5个以上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100所智慧教育示范学校。 在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实现新突破中,市教育局提出健全师德考评制度,建立师德失范曝光平台,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的“五位一体”师德监督体系。加快推进公办中小学编外教师入编,逐步解决编外教师问题;通过公开招聘、购买服务、与专业机构合作等方式,有效解决师资力量不足问题。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从严规范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行为。有序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建立干部、教师在同一所学校、同一岗位连续工作满一定年限,实行交流轮岗制度。 沈阳是全国“双减”试点城市。市教育局提出,持续从严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坚决取缔“无证”办学,杜绝监管“死角”,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实行网格化管理,定期开展综合执法。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严格遵守教学时间规定,严格审查培训内容、培训材料,严格审查从业人员资质。学科类培训机构严格按照政府指导价标准收费,落实校外培训机构预收学费监管要求,签订规范合同,开具正规发票。保证课后服务时间,实现工作日“5+2”课后服务全覆盖,每周六开展周末课后服务,寒暑假提供托管服务。 同时提出要严肃查处违规补课行为,持续开展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治理行动,坚持日常治理和专项治理相结合,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学校、重点教师,坚决查处拉班补课、线上补课收费等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