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区教育系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喜迎党的二十大为主题,以红色德育为主线,以铸魂育人为核心,多措并举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上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 明确方向 ·引领“大思政课”建设· 和平区教育系统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入行。把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作为学习内容,有机融入“大思政课”建设,不断充实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创新体制机制,举办“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研讨会”,成立“思政基地校”“思政讲师团”“思政名师工作室”“思政课流动指导站”“红色少年宣讲团”,搭建教学相长的师生共同体平台,推动教师思政与学生思政贯通衔接、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融合。 融通课程 ·构建“大思政课”体系· 各中小学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思政课。义务教育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课,高中阶段开设“思想政治”课,并通过创新式利用地方性资源,完善大思政课课程体系。一是整合融合地方课程,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地方课程与部编教材重复的地方相融合,互为依托,相关联的内容作为补充和拓展。二是开发完善校本课程,着力打造“一校一品”的思政课建设品牌和项目。开发学校的班队会课程、仪式课程、活动课程等,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党日团日、主题班队会以及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之中,开展好“一十百红色少年志愿服务”“童言向党 青少年学堂”“少年国旗班展示”“政治认同启蒙教育”等品牌活动,讲活“活动思政”;发挥校园文化的浸润功能,以党的精神谱系为主题,以百年党史为线索,建设和平区校园“红色驿站”等优势思政教育项目,丰富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领域。 强化队伍 ·汇聚“大思政课”能量· 通过配齐建强专兼职师资、培育思政课教学的创新团队、推进“大思政课”协同育人、创新教研工作等举措,全面推进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区教育研究中心的引领作用,以项目平台为支撑,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例研修模式及教研平台,持续推进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开展红色工匠、优秀教师、优秀课堂、优秀团队评比,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区级教研评比活动,以赛代练,助推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整合资源 ·创新“大思政课”模式· 深度挖掘思政课资源。一是整合学科资源,在巩固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各门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施有效融合,构建德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相统一的育人机制。二是利用时代资源,充分挖掘当前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育人元素,引导学生感受疫情防控中的磅礴中国力量和伟大中国精神。三是借助家乡资源,开发“爱游家乡”红色研学平台,通过寻访和平区红色老建筑,展现家乡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利用好博物馆、烈士纪念设施和国防教育基地等红色教育资源,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东北抗联精神”等,打造“大思政”课堂的辽宁名片。 思政育人,润德于心。和平区教育系统将一如既往地耕耘在立德树人的热土之上,勇担教育使命,上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撰稿人:和平区教育局王炳江 审稿人:沈阳市教育局 曹晓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