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中小学生居家学习已经一个月,不谙世事的孩子可能还乐此不疲,家长们恐怕已经焦虑万分了。担心在线上课的学习效果不好,担心孩子缺乏老师的监督和同伴的激励,担心好不容易养成的好习惯又丢失了,担心孩子长时间上网课影响视力,担心孩子借机上网聊天、刷视频、打游戏,担心孩子运动健身的时间少了,担心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受影响,担心孩子晒不到太阳…… 家长们的担心和焦虑都是合理的。出现上述担心和焦虑,可能会有三种应对态度: 一直担心和焦虑,不断抱怨、愤愤不平,或者与孩子进行激烈的较量,家里“战火”不断; 不再担心和焦虑,“躺平”,不跟孩子“较劲”了,结果孩子疏于管理,返校复课之后出现各种“次生”问题; 化解担心和焦虑,找到孩子居家学习的最好状态和方式,顺势而为地挖掘和培养能够有效促进孩子成长的新的“增长点”。
促进孩子成长的“增长点”很多,但是在防疫和居家的情况下,大部分“增长点”都无法操作实施。不过,有一项促进成长的方式,此时此刻最相宜,那就是“阅读”。 阅读的好处毋庸置疑,也无需多言。关键是,阅读什么?怎么阅读? 我们应该引导孩子阅读什么书呢?——读书、读人、读事 不同类别的书籍涉及的内容不同,给予阅读者的收获和体验也不同。所以培根在论读书时谈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虽说开卷有益,但是不能“不知其益也”。有的书籍是知识类读物,能够让孩子获得科学文化知识;有的是历史书籍,可以让孩子以史为鉴、以知兴替;有的侧重讲态度、观点和道理,读了这样的书,孩子们会逐渐形成相应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的书籍内容充满人性的光辉,讲述善良、友爱、尊重,读了这样的书,孩子会更容易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做人准则。 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给孩子知识类读物,那么孩子从阅读中获得的基本上是知识和信息,孩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不到有意识地培养。因此,我们要关注孩子所阅读书籍的内容,要全面,不要局限在某一个方面。让孩子通过阅读不仅知道“十万个为什么”,更要让孩子成为明理、智慧、有责任感和正义感的全面发展的人,涵养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格特质。 读书要勤读“有字书”,还要多读“无字书”。大写的人、高尚的人就是最好的“无字书”。 我们不仅要引导孩子读名人传记,让孩子了解古今中外那些对人类历史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的成长历程和光荣事迹,使孩子能够见贤思齐,树立高远的目标;我们还要引导孩子善于观察生活中那些富于奉献、勇于担当的无名英雄和平凡人物。例如在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中,那些逆行而上的白衣天使、恪尽职守的工作人员、不计得失的志愿者、顾全大局的普通人,还有从早到晚在“云端”教学和监督孩子的老师,在家里想方设法给孩子调剂伙食的父母家人。这些眼前的人、身边的人,都值得让孩子们好好的“读”一下,让他们认识到责任和使命的神圣,学习怎么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有道是“世事洞明皆学问”。生活和实践中充满智慧和学问,所以读“无字书”还应该包括引导孩子去体验、感受和实践。只有体认觉察,才能感同身受,从而形成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也只有躬行实践,才能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增殖为创造力。居家期间,家长朋友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带领孩子多做些家务劳动,学习一些生活技能,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促进孩子学以致用。 优秀的影视作品也是可“读”之“书”。好的影视作品不仅是对历史和社会生活的透彻描绘,更有对时代和美好生活的歌颂,是帮助孩子树立爱国主义情操的生动的“书”。比如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还有前段时间播出的电视剧《人世间》,家长都可以利用这段居家时间,有选择地带领孩子“读”一下。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指导孩子阅读呢? 速读与慢读相结合。速读追求的是效率和结果,慢读则是对读书过程的享受。我们既要注重读书的效率,更要注重享受读书的幸福和快乐。不要一味地催促孩子“快点读”,而是要关心孩子的读书体验、阅读感受和读后思考。可以在家里营造一份灯下阅读的读书时光,使“读书”与“幸福”“愉悦”“惬意”等积极的情绪感受建立稳定的联系,让孩子从读书中真正找到快乐。天气好的时候,也不妨到室外,在树荫下、遮阳伞下读书。春日迟迟,正是一年中最好的时光,带着孩子在树下读书,不时有花雨纷纷落下,这或许是这个春天最美好、最值得回味的体验了。 泛读与精读相结合。泛读能帮助阅读者广泛涉猎、增长见闻,所以博览群书是必要的。但同时,还要有精读。通过精读,引导孩子深入了解作品内容,提高阅读的质量。教会孩子做读书笔记、批注、摘抄,避免泛泛而读。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尝试写读后感、做书评,提高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可以推荐孩子进行同类或相关内容的阅读,帮助孩子举一反三、加深感悟。还可以让孩子用其他艺术形式表现作品,如演奏、歌唱、绘画等。 导读与共读相结合。导读就是家长不仅要引导孩子阅读,还要给孩子适当的指导,帮助孩子完成阅读、理解作品、有所收获。但是导读不如“共读”,也就是亲子共读。家长跟孩子一同阅读,既可以营造浓郁的书香家庭氛围,又可以给孩子树立读书的榜样。同时,在阅读中,家长不仅可以了解孩子的认知状况,还能够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亲子共读可以是共读同一本书,也可以是一起各自读书——家长可以读自己专业领域的书或者更有深度的书。还可以在家庭中定期开读书会,分享读书心得,发表读后观点。 春天来了!疫情终会过去!家长们,让我们告诉孩子,并且跟孩子一道,趁此春光好读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