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进行时·典型案例篇 | “深耕”作业管理 “赋能”减负提质

【来源:沈阳教育发布    日期:2022-01-28    】【打印本页】 【关闭

在“双减”视域下,苏家屯区民主街小学开展行动研究,进行科学诊断,精准施策,加强学生作业的监测与分析,逐渐完善个性化的分层作业体系。以“聚焦”“多元”“合纵”为关键词,在作业管理的“深耕”中走出民主街小学减负提质的特色之路。


科学聚焦,搭建管理新平台


为了让“双减”真正落地,让作业发挥实效性,学校采用全员协同的扁平式管理模式:主要领导目标管理、专业领导组织培训、年级组长辐射监管,三位一体,形成合力。对学期作业方案进行整体统筹规划。各学科组根据规划,制定本学科学期作业方案,设计作业评价量表。


校级领导、中层领导下沉至年部,对作业量、作业完成时长以及教师批改情况进行跟踪调研,形成有计划、有实施、有检查、有考核、有评价的工作路径。



为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学校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减少作业时长,科学设计作业内容、提高作业质量。各年级作业通过集体备课制定出一周的内容,教务处进行审核,并进行三级公示。面向全体教师公示,面向家长公示,面向社会公示。三级公示每周一进行,做到公开化、透明化。


多元任务,提升作业幸福点


减少作业时间,不只是在“量”上做简单的“减法”,而是在“质”上求“提升”。学校从作业形式、内容、评价等方面进行有效探索,以确保“量”少“质”优。


作业布置遵循“少”“精”“活”原则,重视参与性,过程性,实践性,坚持多维度,多层次,多元化。


基础性作业教师全批全改,有复批和错题本积累,保质保量,让学生吃得“饱”;拓展和特色性作业(非书面)指向分层和学生核心素养的进阶。学校依托多维度的评价体系——自评、师评,部分实践类作业借助“人人通”平台提供的“班圈+校圈”进行展示交流,让学生吃得“好”。多元的任务带给学生的是自主和幸福感的体验。


(一)本——抓实课内,“夯”出来的好基础。


“本”为基础性作业,用以巩固教学效果。教师全批全改,有复批和错题本积累,保质保量。



1.习字本


重视书写训练,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畅。


2.作文本


习作一直是学校教学的难点。学校采取“蚕食”策略,“化整为零”。除了重视课堂上15分钟的小练笔,还设计了提供写作支架的单元习作创意文稿纸。有了指向性的评价要点,明确了写作方向,提高了作文质量。



3.改错本


为了避免无效的机械重复,学校对知识点的巩固采取“测、练、誊”三步法。先让学生明确阶段性的“过关”任务;再通过测评,用错题本记录薄弱环节;最后经过专项练习,巩固所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二)趣——开拓眼界,“弹”出来的核心能力。


设计有趣、有梯度的作业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弹性选择。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发现、探索。学校把每周三定为阅读日,学生在没有任何作业的压力下,可自由阅读写作。



(三)行——创新课外,“玩”出来的人文素养。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借助专家团队的研究成果,确定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菜单式实践主题。低年段“唤醒生命的美妙时刻”,中年段“感受成长的精彩瞬间”,高年段“改变生活的难忘之旅”。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合纵家校,促进成长上台阶


作业减负是教学本质的回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家长不应在教育上缺位。


一方面学校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严防死守”,通过“听、看、议、研、展”五位一体的教研活动引领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科学有效地对学生作业进行反馈评价;另一方面学校对家长也进行积极的宣传引导,通过开放周、博雅民小微信平台、线上家庭教育讲座、作业评价卡等渠道,合纵家长的力量,回归本位,各尽其责,为学生成长再上台阶共同努力。


作业是一场革命,赋能减负提质,我们有亮剑的态度,更有深耕的毅力——让作业水灵灵,让孩子笑呵呵,让教育暖融融,让生命润泽靓丽。


撰稿人:苏家屯区民主街小学 李芝敏

审稿人:沈阳市教育局 曹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