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观念不断更新,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运用多样、灵活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用音乐表达情感、表现情绪、丰富体验、深化认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音乐素质 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是塑造学生创造能力的黄金阶段。音乐作为极具创造性的艺术形式之一,是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重要课程。因此,我结合新课标,在音乐课堂中加入探究性和创造性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之中去体会、去表现,从而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质,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表现和创造能力。 音乐素质 是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要依赖兴趣的因素。因此,我在音乐教学中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有趣的音乐课堂,让学生在有趣、宽松的环境中感受音乐、表现自我。我通过游戏、情景模式等素质教育方式培养孩子们的音乐素质,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建立并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体验、完善自己。 音乐素质 有助于小学生性格的培养 一是培养学生坚持、执着的精神。学生聆听音乐,学习音乐以及演奏乐器,都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训练,通过学习音乐,能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同时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以及刻苦的精神。 二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进行音乐演唱的时候,我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小合唱、大合唱,在声部配合中,塑造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三是培养学生的自信精神。在课堂上,我从不吝惜对学生的表扬和肯定,我会在课上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喜欢的音乐、乐器,演奏或演唱他们喜欢的歌曲,并对他们的展示进行积极有效的激励,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我将继续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塑造并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