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百年初心 担当育人使命 |(6)沈阳市师德优秀典型事迹展示 苏家屯梁彦琪

【来源:沈阳教育发布    日期:2021-09-09    】【打印本页】 【关闭

1995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梁彦琪就任职于苏家屯牡丹江街小学并担任班主任,至今已26年。这26年里,她始终把“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全身心投入到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用爱心温暖着身边的每一名学生,同时也换来了孩子们的深情回报,他们都亲切地称呼她“老师妈妈”。



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梁彦琪将学生视如己出,对他们的关爱细致入微。班上的学生小苗苗,因患脑积水心智不健全,运动受限,12岁才上一年级。苗苗的父母离异又各自成家后,也都有了另外的孩子,所以小苗苗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刚上学,梁彦琪就发现他胆子特别小,整天都不敢离开自己的座位,遇到一点小事就会哭鼻子。梁彦琪就像妈妈一样,把小苗苗搂在怀里,哄着他,安慰他,外出活动时用手拉着他,上下楼派同学扶着他,发现小苗苗有一点点进步就鼓励他。在她的带动下,班级的其他同学都能自觉地照顾苗苗了。有一年冬天,苗苗的奶奶不小心摔了一跤,好长时间不能上下楼。奶奶和他开玩笑说:“如果奶奶不能带你了,你跟爸爸还是跟妈妈?”苗苗想都没想就说:“我跟我的老师妈妈。”后来知道这件事,梁彦琪流下眼泪,学生的依恋让她这位老师妈妈为之动容,对孩子们的付出,值了!

她是一名老师,更是一位妈妈。她深知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与不易。学生源源,在妈妈产下双胞胎妹妹之后不久,源源的爸爸无情地抛弃了母女四人。得知情况后,梁彦琪对这个苦命的孩子格外关注。有一次,小源源的双胞胎妹妹因患肺炎同时住进了盛京医院,这让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不到一个星期他们就付不起医药费了。梁彦琪知道后,马上送去4000元钱,解了她们的燃眉之急。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更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

文文刚要上学,他的弟弟出生了。父母没有精力照顾他,就把他送到了私立小学。由于他不太适应,十分厌学,考试得二、三十分是常有的事。孩子学习不好,家长心里很着急。后来慕名把孩子转到牡丹江小学,分到梁彦琪的班上。梁彦琪从坐、立、行、走开始培养,从一笔一画开始教,一点点纠正文文的不足。不到半年时间,文文的学习成绩由原来的二、三十分提高到八、九十分。看看文文如此进步,梁彦琪高兴,家长更高兴。如今,文文已是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并且有四项国家专利发明的大三学子。今年暑假他来看梁彦琪,跟她说:“老师,如果没有您当年的不嫌弃、不放弃,就不会有我的今天。老师您知道吗?我现在努力拼搏,就是想回报您,想让您看到,您的辛苦付出,没有白费!”

不止对文文,梁彦琪对所有的学生都用心耕耘、用爱滋润,因此她教出的孩子都充满自信、快乐阳光,人人力争上游、各个比学赶帮。梁彦琪所带班级曾获区优秀班级、市十佳中队、市动感中队、省雷锋中队等荣誉称号。她也有幸获得市骨干班主任、市名班主任、市首席班主任、市技术标兵、市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多次在区内和学校做经验交流。但梁彦琪始终认为:她做的这些其实很平凡,只不过是一些安慰的话语、肯定的眼神、暖心的相伴……但是这些,往往会让孩子们感动很久,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她苦练教学基本功,探索出兴趣教学的模式,形成了“趣、实、活、新”的教学风格,执教的语文课也多次获国家、省、市、区优秀课。为调动学生写作兴趣,她经常在班级开展读书活动,建立图书角,开设读书课,指导学生阅读有益的书刊,使班级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梁彦琪说:“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就应该这样:把学校的事情当做自己的家事来做,把别人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来教!”


撰稿人:苏家屯区牡丹街小学 李月盈

审稿人:沈阳市教育局 曹晓波